服務熱線
400-186-5889
從結果看,去產能確實壓減了中國過剩的鋼鐵產能:2006年以來中國壓減粗鋼產能超1.5億噸(不含地條鋼),到2018年底,已提前完成“十三五”確定的鋼鐵去產能1.0億-1.5億噸的上限指標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為解決全球鋼鐵過剩問題做出貢獻。
制造業一直是我國工業的主體,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。鋼鐵行業則是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基礎產業,也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國家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今年上半年,我國鋼鐵行業在保持平穩運行的前提下,出現了產量大幅增長、進口鐵礦石價格急劇上升、行業利潤明顯下滑等情況。
我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,而建設世界鋼鐵強國,對于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。這就需要推進鋼鐵工業結構性改革,實現鋼鐵工業轉型升級,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。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是什么?如何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化升級?新京報對此專訪了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。
【聲音】
1.未來的鋼鐵智能制造應該形成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的產業生態,實現數字化匯聚、網絡化共享、平臺化協同,使得產業鏈資源配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。
2.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有很大挑戰,任務艱巨。鋼鐵行業仍須加快去杠桿、持續降成本,彌補在高端產品、智能制造、綠色發展、國際合作等方面短板,不斷提高發展質量。
鋼鐵智能制造應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
新京報: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,但近期數據顯示,我國鋼鐵行業出現了一定波動,目前鋼鐵行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?鋼鐵行業如何走向高質量發展?
李新創:在高質量發展階段,中國鋼鐵工業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。
從國際看,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,全球鋼材需求總量進入平臺期,呈穩定波動發展態勢。國際鋼材市場貿易保護主義蔓延,競爭將更加激烈,鋼鐵國際產能合作、國際貿易的機遇和挑戰并存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,世界鋼鐵的產業形態、生產經營、發展方式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,鋼鐵材料與其他材料之間呈現既互相競爭又協同融合的大趨勢。鐵礦、焦煤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增強,對價格波動的影響明顯加大,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。
從國內看,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、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,中國單位GDP鋼材消費強度明顯下降,鋼材消費總量進入峰值弧頂階段,中長期總體趨于下降。
未來,鋼鐵工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,我將其總結為深入推進“九化”(即綠色化、有序化、品質化、標準化、差異化、服務化、智能化、多元化、國際化)協同,重塑產業價值鏈。